全国>> |
家政员 |
雇主 |
我们 |
![]() |
![]() |
|||||||
新闻>护理资讯 | <<返回 | ||||||
无锡护工也需要爱护 我市已实施护工上岗准入制度
|
|||||||
![]() 护工需要日夜陪在病人身边,工作很辛苦。资料图片 ![]() 今后医院的管理方向还是要逐步取消护工,全部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为患者服务。 生病住院请护工一直成为不少病人家属颇为闹心的问题。一方面护工紧缺经常导致几个家庭争抢一个护工;另一方面,不少护工的服务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。然而,记者昨日了解到,在医院护工的问题上,闹心的还不仅仅是病人家属。实际上,无论是从护工本人、中介公司、医院还是相关管理部门,似乎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…… [现状] 外地的服务太差,本地的脑瓜太精 前不久,张女士的父亲住进了医院,考虑到父亲行动不便,张女士特意请了一位全护理护工。然而这父亲还没出院,护工却已是换了一茬又一茬,短短几个月下来,张女士便已更换了7名护工。 “现在护工的服务水平实在是太差了!”对于频繁更换护工的原因,张女士直言如今外地护工的“技术含量”实在太低,这让家属不仅仅闹心,看了简直是胆战心惊。“现在的护工基本上来自偏远农村,别说是医学知识了,很多人连字都不识,护理不到位,服务比较差。”谈起护工的问题,张女士颇有怨言:不少人看起来都像是新手,只是会一些简单的生活起居护理。动作规范根本谈不上,一些人甚至还有些笨手笨脚。 忍无可忍的张女士最后索性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位无锡本地护工。虽然这次服务水准得到了认可,但是护工狮子大开口,却也着实让张女士有些吃不消。“现在市场上的行情一般是60元一天,一个月的也就2000元不到,结果这位护工上来就开价3500元,完全就是坐地起价。”另外,张女士表示与外地的护工相比,无锡护工“精得要命”,“当面一套,背面一套,只要病人家属不在,护工就会想着法子偷工减料,有时甚至还会偷吃送给病人的水果和补品。”最后,张女士不得已辞退了这位本地的护工。 不仅仅是张女士,其实很多病人家属都遇到过或多或少类似的情况。由于护工紧缺,不少护工在谈价钱时坐地起价不说,对病人的情况还要挑三拣四,一些病情较重或是行动不便的病人,护工们根本是接都不愿意接。 [调查] 护工很“牛”,只因是稀缺资源 “我们年初才招的一批护工,现在全跑光了。有的护工甚至才干了几天,就不辞而别了。长期招人,长期招不到人,病人家属急,其实我们比他们更急!”我市一家较大护工中介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 这名负责人坦言,由于工资低,工作辛苦,别说是本地人,现在连外地人都不愿意干这份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。据该负责人介绍,我市各大医院的护工基本上是来自苏北、安徽、四川农村,年龄都在50岁至60岁之间。 “一方面由于工作太苦,凡是年纪轻点的都另谋出路了;另一方面,这些护工都是趁着农忙间隙出来打零工的农妇,根本不愿意长做。一到农忙,她们就纷纷回家了。另外,每逢过年的时候,护工们也要回家。就像今年过年的时候,公司里一下子走得就只剩20人不到了。”该负责人说到。 据了解,目前一家大型医院基本上只有七八十名持有上岗证的护工,这对于有千余床位的医院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,当然也有散兵游勇性质的“黑护工”,但是其服务水平就无法得到保证,病人家属也不敢请。 由此不难看出,少数护工之所以敢于面对病人坐地起价,讲条件、挑病人,最主要还是由于当前护工实在供不应求,过于稀缺。在卖方格局之下,护工们自然有“牛”起来的资本。 [声音] 护工:收入太低,遭人歧视 “医院食堂的饭菜舍不得吃,晚上只能睡躺椅。没日没夜地干,一个月收入却只有千把块……”面对一些家属的声讨,来自四川的护工许阿姨显得很委屈。 许阿姨告诉记者:护工是没有底薪的,工资都是按天计算的。一人同时照顾几个病人的收费是40元/天,如果一对一的话则为60元/天。记者为许阿姨算了一笔账,如果按照60元每天,一个月工作30天来计算的话,许阿姨一个月可以拿到1800元。而扣去中介公司的“抽水”,约为三成,许阿姨实际可拿到1500元左右。 “护工24小时都需要陪在病人的身边,晚上也不能睡个好觉。若是遇上行动不便的病人还得把屎把尿,一天10多次是家常便饭的事情。”许阿姨认为,与工作强度相比,每个月1500元的收入简直是少得可怜。“与小保姆相比,护工的收入普遍还要低个三五百元。”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大多数护工都是不舍得吃医院食堂提供的饭菜的,因为这样一天下来的花费要在15—20元。为了省钱,护工一般会买一些蔬菜,拿热水烫过后放在微波炉里加热,凑合着吃,有时甚至一周都吃不上一顿荤腥。 不过,相对收入水平低、工作辛苦,最令护工们不能接受的还是部分病人家属对护工的歧视。许阿姨告诉记者,有些病人意识不清“乱投诉”,护工经常会受到一些莫须有的指责。而由于来自农村,文化水平低,城市人也会戴着有色眼镜把他们看成是“笨手笨脚的乡下人”,屡屡遭到歧视,让人心寒。 医院:希望各方多些理解包容 在采访中,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大型医院。然而,在对待护工这一问题上,各家医院似乎都急于与护工撇清干系:“护工都是病人请的,他们不是医院的员工。”对于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,院方也都是三缄其口不愿多说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方人士告诉记者:如今护工的问题十分敏感,其中牵涉到卫生部的规定与现实的种种不符。但是在护工的问题上,院方的确也有自己的难处。“现在医院护士缺得厉害,特别近两年新进护士都是独生子女,很多人根本吃不了苦,辞职的很多。所以就需要招一些护工,协助护士和病人家属照顾病人。” 该人士表示,绝大多数的护工不属于医院的职工,而是和清洁工、保安一样由专门的公司提供人员。医生和护士可能在临床上会对护工进行一些简单的指导,但是护工并不由医院直接管理。“护工多是外地人,现在也可是不那么好说话了,嫌钱少,很多情愿干其他活的,一些年轻护士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的。”该人士承认,一些病人家属和护工所反映的情况的确存在,但是他还是呼吁不论是护士、护工还是病人家属,肯定都存在做事、说话方式方法欠缺之处,所以大家还是应当多些理解、多些包容、多些尊重,共同照顾好病人。 [对策] 我市已实施护工上岗准入制度 将逐年减少护工比例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可以说在医院护工这一问题上,多方似乎都不满意。难道护工问题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无解的死结?为此,记者采访了市医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。 针对当前医院护工存在的诸多问题,市医管中心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:护工是在临床医护人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,补充的一部分具有家属功能的工作人员。他们只能对病人进行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照顾,在临床上很多行为都是有所限制的,并不等同于护士的概念。 据该负责人介绍,其实早在2003年,我市就开始实施医院护工的上岗准入制度。虽然护工基本由中介公司提供,但是院方都会严查其上岗证,没有资质的护工是绝对不能进入医院的。而进入医院之后,护工的行为也将受到护士的监督。 据了解,目前市医管中心和市护理学会共同承担了护工上岗培训的工作,这也是我市提高护工服务水平的一项最主要的举措。尤其是护理学会,每年都会组织多期培训班。实施准入制度后,护工上岗之前都需要经过一个月的理论课程和技能培训,最后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由江苏省卫生厅颁发的上岗证书。培训班的老师则主要来自各市属医院的专科护士和卫校。所以,病人家属在请护工时,不妨可以看一看护工是否拥有上岗证书,避免遇上“黑护工”。 最后,这位负责人表示,使用护工并不是长久之计。今后医院的管理方向还是要逐步取消护工,全部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为患者服务。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,这一目标在短期内还较难实现,但是医院还是会争取逐年减少护工比例,让病人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。商报记者/曲直 |
|||||||
|
|||||||
热点信息 | |||||||
![]() |
![]() |
||||||
<<保姆资讯 <<月嫂资讯 <<钟点资讯 <<育婴资讯 <<护理资讯 <<厨师资讯 <<家教资讯 <<代驾资讯 <<伙计动态 <<闲闻趣事 |